胰臟炎
胰臟俗稱「腰尺」,位於腰部後腹腔胃後方,介於十二指腸與脾臟之間,具分泌功能,有外分泌(可幫助食物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及內分泌(可分泌胰島素及昇血糖素),胰臟炎是指胰臟受到本身分泌的酵素(蛋白酵素和脂肪酵素)所消化,而導致發炎的現象。
胰臟炎的症狀:
- 上腹部疼痛或反射至背部。
- 疼痛:突發性、持續性、且劇烈的疼痛。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 腹脹。
- 發燒、心搏加速、血壓降低。
- 休克。
- 血中酵素上升。
胰臟炎的危險因子:
- 酗酒:急性胰臟炎最常發生在酒精中毒。
- 膽道疾患:膽結石。
- 穿孔性消化性潰瘍。
- 外傷導致胰臟受損。
- 代謝異常:高血脂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 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如類固醇,口服避孕藥,四環素。
- 暴飲暴食。
- 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蛔蟲感染。
急性胰臟炎:
- 好發30至50歲男性,大多與膽結石或喝酒有關。
- 上腹持續疼痛。
- 如造成腹腔內出血或後腹腔出血可看到肚膌周圍,及兩側腋下腹部側邊有藍紫色瘀血。
- 白血球升高,澱粉酶,脂肪酶上升(PS:長期慢性胰臟炎急性發作的病人,因胰臟功能不佳,有可能不會上升)。
- 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診斷,可看到腫脹的胰臟,可能有鈣化,合併總膽管結石,並評估是否為壞死性,或出血性胰臟炎。
- 壞死性與出血性胰臟炎,應考慮手術清創引流。
胰臟炎的治療:
- 暫時禁食:依病情不同決定禁食時間。
- 插胃管(當病人惡心嘔吐嚴重時才置鼻胃管引流胃液),減輕其對胰臟的刺激。
- 靜脈注射補充營養。
- 止痛劑。
- 住院期間抽血檢查胰澱粉酵素及脂肪酵素。
- 外科手術:如膽結石引起的胰臟炎。
- 如有上腸胃道出血情形(解黑便、鼻胃管引流出鮮血或咖啡色胃液) 可考慮給予抗潰瘍藥物。
胰臟炎的居家護理:
- 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
- 按時服藥以減輕疼痛。
- 避免勞累、充分休息。
- 口腔清潔、身體清潔。
- 隨時注意生命徵象及變化。
- 維持足夠的體液電解質。
如出現以下症狀須立即回診或急診:
- 有嚴重疼痛狀況時,如上背痛或不停的背痛。
- 劇烈嘔吐、噁心、發燒。
- 休克及心跳加快,待休息後仍無法改善情況者。
- 此疾病患者多數會有慢性重覆發作情形,所以除隨時留意病況外,應按時服藥及回診追蹤。
胰臟炎的飲食:
- 恢復期:進食由少量無脂肪流質飲食漸至正常飲食。
- 細嚼慢嚥,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
- 少量多餐。
- 常發作之慢性病人,保持均衡的低脂肪、高蛋白、高醣類之溫和飲食。
- 避免酒精刺激性食物,亦避免喝太多咖啡。
在「急性胰臟炎」的急性期時,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攝取),而需經由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以及熱量,禁食一般不少於三至五天,但也切勿過早進食,應視臨床病況決定是否可以開始攝食。在急性期過後,可先攝取完全不含脂肪的高碳水化物流質食物,以避免因油脂導致上腹部疼痛的發作、消化不良或脂肪性腹瀉的病症,這些食物包括有稠稀飯、麵條、果汁、果凍、藕粉、馬鈴薯泥、杏仁茶、濃米湯、雞蛋湯(只能用蛋白而不要有蛋黃,因蛋黃含有脂肪),並禁食濃肉湯、牛奶、豆漿以及富含蛋黃的食物。
待病情穩定後,飲食量則可逐漸增加,改為低脂肪半流質飲食,攝取脂肪含量較低而易消化以及病患能夠耐受的食物,其中蛋白質也不宜過量,應以碳水化物食物為主,並禁食刺激性食物。
攝食方式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開始時每日可分5~6餐進食,每餐給予二至三樣食物,但切忌暴飲暴食,否則亦有可能衍生急性發作的急症,而烹調方式則以採用煮、燴、滷、炖為主,但忌用煎炸、烙烤等烹調方法。
基本上,「慢性胰臟炎」的營養規範與急性胰臟炎相類似,即在慢性病程的急性發作期時也應禁食,待病情好轉後,再可給予高碳水化物、低脂半流質飲食,其中脂肪的限制是很重要的。
在病情嚴重時期時,採用低碳水化物、低脂肪半流質飲食,避免刺激腸道以及減輕胰臟負擔,俟病情好轉後才每日增加40~50公克的脂肪,烹調方式也以蒸、煮、燴、炖為主,某些食物如核桃、花生、芝麻、芝麻醬、黃豆、豬肉、油炸食物、油酥點心則應加以限制。
慢性胰臟炎每日可供給50~70公克蛋白質,應選用含脂肪少、高生物價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肉、魚蝦、豆腐、瘦肉。碳水化物則可每日供給300~500公克之間,可選用五榖類或蔗糖、蜂蜜等食物。此外,慢性胰臟炎多伴隨膽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膽固醇供給量不應高於250毫克為宜,並應絕對禁酒。
【自然醫學營養補充療方】
- 常青配方(朝鮮薊):每日六顆三餐飯後
- 益生活化酵素:每日六蓋三餐飯後
- 鈣粉:每日四蓋空腹使用
- 綜合維他命:每日兩蓋空腹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