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鈉
什麼是苯甲酸鈉?
苯甲酸鈉Sodium Benzoate,台灣業界也常常沿用日本的名稱,叫做「安息香酸鈉」,歐盟食品添加物編號E211,是一種世界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的歷史已經有數十年了,在我國現行法規「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裡規定,苯甲酸鈉被列為准用之第(一)類「防腐劑」。
因為苯甲酸鈉對黴菌、酵母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所以廣泛的用在許多類的食品上,並不只是飲料而已,因此在一些大家都常食用的食品比如說果醬、蜜餞、醬菜、豆干、辣椒醬、蕃茄醬裡都非常容易見到,而且不僅是食品而已,苯甲酸鈉還廣泛藥物、化粧品、牙膏、香料、飼料等的防腐劑。
根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與限量」規定苯甲酸鈉可以用在三類產品上:
- 魚肉煉製品、肉製品、海膽、魚子醬、花生醬、乾酪、糖漬果實類、脫水水果、水分含量25%以上(含25%)之蘿蔔乾
- 煮熟豆、味噌、魚貝類乾製品、海藻醬類、豆腐乳、醬油、醬菜類、碳酸飲料、不含碳酸飲料、豆皮豆乾類、醃漬蔬菜、果醬、果汁、濃糖果漿、調味糖漿、其他調味醬
- 乳酪、奶油、人造奶油、蕃茄醬、辣椒醬
苯甲酸鈉的安全限量
依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於食品標準Codex規定,苯甲酸鈉的每日可接受攝取量上限(ADI)為,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5毫克,所以大家可以自行計算自己可以接受的上限,以60公斤的人來舉例計算,每天可攝取的量就是300毫克(mg)。300毫克有多少呢?依照法規飲料中使用的範圍是,每公斤產品中之使用限量為0.6公克以下(以苯甲酸計)。也就是說每天喝500毫升的飲料(一般的小瓶寶特瓶),那假設飲料都是添加上限每公斤0.6公克(600ppm),那麼這樣我們就是大約攝取了300毫克。
但是依據本人實際在飲料業界的了解。具規模的製造業者,幾乎沒有人會依照上限添加到每公斤0.6公克之多,多半都僅添加至150毫克至200毫克之間,所以可以說是更為安全。
影響苯甲酸鈉的添加量的可能因素
苯甲酸鈉固然與抑制黴菌、酵母菌生長(防腐)有關,因為產品中生長黴菌、酵母菌會讓產品變質變味,嚴重的還會產生毒性,因此考慮苯甲酸鈉的添加量與產品的保持品質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產品在品質保持較不易的情況下,苯甲酸鈉的添加量可能要高些。
以下有幾點因素:
- 產品本身比較容易生長黴菌等微生物的,所以往往添加量必須較高。比較容易生長微生物的產品本身可能是具有比較營養的成分比如說蛋白質果汁等或者是比較不酸,pH比較偏中性的產品,所以為了預防微生物生長添加量可能必須拉高。
- 產品儲藏環境比較不良,所以添加量必須較高。常見的例子是比如說產品如果保存都可以保持冷藏的話,即使不得不添加苯甲酸鈉也可以考慮加少一點,如果產品面對的環境比較先天不良比如說常溫儲藏(一般飲料)或是必須開開關關(像果醬),站在品質保存的觀點上都是不利的,所以得考慮把添加量拉高。
- 有效期限設定越長,所以往往添加量必須較高。因為產品儲存時間越長,微生物可能生長的機會與時間都變高。換句話說,如果消費者或是販售通路普遍接受較短的有效期限,那是可以適當降低添加量的。舉例就像日本,因為市面上飲料平均保存期限為3到6個月而已,所以相對來講,苯甲酸鈉添加量是比較低的;相對來說台灣消費市場平均有限期限長達6到12個月,所以通常苯甲酸鈉添加量會比較高。
- 嗜好性,非理性因素。苯甲酸鈉有一種淡淡刺激的味道,在口腔與喉嚨處比較明顯,而每個人味覺敏感度不同,所以有的人感覺得出它的味道,有的人感覺不出來。像日本人口味比較清淡,味覺因此比較敏銳,所以往往可以辨認出苯甲酸鈉的味道,而且會認為這是個不好的味道,所以日本產品裡苯甲酸鈉會盡可能的降低。而換到澳洲時,當地消費者反而已經對苯甲酸鈉的味道習以為常,而且還相當的喜歡,所以自然澳洲一些飲料產品苯甲酸鈉含量都很高。
健康食驗室的分析
健康實驗室認為,大家不必太過驚慌,不過大家因此注意到自己的飲食習慣,倒不失為小小貢獻。
苯甲酸鈉畢竟是經過世界多國像美國FDA研究審查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物,在使用的這數十年間也不算短的時間內,沒有直接證明說苯甲酸鈉對人體有危害。建議大家只要依正常飲食方法不要短期大量食用某一特定的食品然後實用的食品又是安全有保障的那就不致於有健康上的危險。尤其是加工食品不要吃太多,就可以避免苯甲酸鈉攝取過量的一個危險。
比起已知包裝飲料的風險,一些違法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更可怕。媒體或消費者的焦點往往見樹不見林,一般合規定的飲料往往添加量都會依照法律,所以消費者只要依照原則、注意平衡攝取就好,不需要在此吹毛求疵,或過於恐慌;大家該注意的方向,反而應該是一些違法可能性比較高的產品,反而潛在對健康的威脅更大。
留言列表